招生网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沙工 >> 校友风采 >> 正文



砥砺前行 勇往直前(06机电一体化 陈李霖)
日期: 2019-04-15      信息来源:      

我叫陈李霖,现任江苏艾斯曼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1988年出生,2009年学校毕业以后在市区一家机械厂实习,刚开始是在车间里一线工作,后来做了几个月后就调到了技术部做工程师助理,当时自己的理想就是要做销售,感觉只有做了销售才能赚大钱。到了2010年那时候公司发展期需要招销售员,我就毛遂自荐,正好有机会转职,做了这份工作自我感觉一片光明,刚开始比较困难,业务都是自我学习,没人带,都要自己去琢磨,一干就是四年,业绩也是一年比一年好,离职的原因主要是部门经理的销售模式让我们很不满意,和老板沟通过但是没有效果,后来就和我当时一个同事说了下我的创业想法,也就是我们公司现在的另外一个股东汤总,两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2013年我们还没有辞职,就先注册了公司,那时手上资金有限,并没有钱去搞实体,后来就决定先搞贸易公司,做中间商,后来我们就着手准备,从给公司起名字开始,公司名字想了好久,最终选择“艾斯曼”,英文ACEMIEN,ACE意思一流,MIEN意思风采、样子,总意是我们要做一流的机器和企业。记得当初我和另外一个股东每人拿了六千元,启动资金加起来一万多点,当时注册需要验资,50万注册资金交了3000元手续费,注册公司,做网站,印样本。后来原先公司手上几个业务没有交货,就打算年底事情都处理好了再离职,也是对手上现有客户的负责,深知做任何一份事情都要有始有终,正好这大半年也可以思考下自己的产品定位。

后来2014年年初过完年我们辞职,在市区东方新天地租了个小型的写字楼办公,仅七十多平,现在想想也就现在的个人办公室这么大,然后我们两个人就埋头在这一间小小的写字楼里面开始我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创业道路,一开始我们考虑到资金有限,不想盲目的去开厂办企业,像我们这行办的至少有个50万资金才能转的起来开个作坊式的小厂,我们决定先贸易再实干,生产方面找有相对有实力又可以接纳我们的加工厂合作,客户过来了就带往厂家。一开始没有任何人看好我们,我清楚记得一次我们去一家公司谈合作,是以前的老同事,当面大家都比较客气,转身离开后直接说我们两个小毛孩还学人家开公司,能搞出什么名堂,特别的嘲讽。我们后来知道后也就一笑而过,那时候我对自己说一定要把企业做强大,只有等你做大的那一刻才会得到尊重。

创业初期非常艰难,但是积极性很强,我们每天晚上发布广告信息最起码到凌晨12点,广告发出去了,陆陆续续也有一定的成效,慢慢也有了一定客户的咨询量,那时候一个星期起码有3、4天是在接客户的路上,不管什么样的客户,只有你来看,我们就亲自去接,到上海浦东机场、虹桥机场不停的来回接送,让客户坐到上海是因为机票便宜,到无锡的机票贵,怕因为机票贵损失一个客户,所以我们宁愿多花自己的时间,去给客户省钱,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当然这也是我们处处为客户考虑的一处小细节,那时候虽说每天都很累,但是幸福感还很强,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的贸易让我们赚了50多万。到了6月份我感觉合作商在发货时间上、生产配置上,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如果这样再合作下去我们的名声肯定有损,于是就决定租厂房搞实体。后来选择兆丰1500平方厂房,租金20多万,7月份正式投产,工人是一个一个招过来的,公司现任的中层领导全是当初一手培养出来。

公司产品刚开始市场做的比较少,属于冷门的产品,都不看好我们做这个产品。但是这个设备利润方面还算可观,因为竞争很少,正巧赶上国家这两年的政策,好多省份建设美丽乡村、平改坡工程,使得我们树脂瓦这个量一下就火了,量也起来了,我们的销售也就广泛了。

通过这几年的积累,我们在2016年底扩大了公司的规模,购买了20亩土地厂房,建设7000平方标准现代化车间,1200平方现代化办公楼,1000平方副楼,花园式环境的工厂,公司员工六十几名,目前在这产品已达到龙头企业了,接下来我们也将着手扩展新的产品,让企业更上一个标准。一路的发展,在别人眼里看似都那么简单,艰辛,只有我们心里最清楚,企业能到今天的局面,我不认为是凭借着我们的运气,更多的是我们努力得来的,对于未来的艾斯曼,更要一步步的稳扎稳打,努力成就艾斯曼更好的明天!

版权所有:沙洲职业工学院招生信息网_苏州高职院校

地址:苏州张家港市福新路1号 

邮政编码:215600 

咨询电话:0512-56730120